得到
  • 汉语词
  • 汉语典q
当前位置 :
拒绝烹饪野生动物的厨师应当成为生态文化标志
更新时间:2024-03-29 05:29:35

一个人口众多的没有生态道德的民族,是一个可能给世界文明进程带来灾难的民族。

最近,一位名叫张兴国的特级厨师,成了闻名一时的新闻人物。他因拒绝烹饪野生动物先后离职40次的经历,在全国激起了很大反响。以至于网络上有不少人呼吁支持他到国家环保总局任职。

如果真能那样,对于营造中国的生态文化,倒真会有异乎寻常的效果。

民间生态文化以神鬼故事为载体

西方生态学承认善待万物,保持生物链,维持生态平衡,首先是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成就人类自己。因为只有这样,人类本身才能有更加美好而长久的生活。

与西方如今提出的生态文化概念形同而神不同的是:中国古代人们善及万物,一是做给天看——因为人们相信,冥冥之中的神灵希望人们这样。这样做会得到神灵的嘉许,得到相应的善报。二是做给其他人看,因为如果这样做了,会得到他人的嘉许,其他人会认为你是好人、善人,值得交往、值得信赖的人。古代中国与当代西方生态文化就是这样殊途而同归。

在陕西省关中平原,几乎任何一个村庄里都能听到这样的传说:在“文化大革命”闹得最疯狂的年代里,总有些恶人要砍村里的大树。老人们会翻来覆去地劝阻:不能砍,有树神,砍了要遭报应……有的就真劝住了。

走遍中国绝大部分地方,类似的故事以不同的版本长期流传。用今天的语言来表述:这就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生态文化。

江苏江阴县农民张阿喜,常捕青蛙贩卖,教人烹食。有一天忽然失足掉落河里溺死,两天后,尸体浮出水面,有无数青蛙围在身上食其肉,附近居民纷来观看,见此情状,莫不惊奇恐惧。事情发生在清道光十六年——见《聊斋志异》。

济南有一个小兵,见鹳鸟飞过,一箭射下。别人劝他拔了箭,放了鸟,不听。后来鸟带箭飞了。两年后的一天,小兵坐辕门下,鸟飞过,一支箭落在地上。他拾起来一看,是自己原来射鸟的那支箭。正好耳朵痒,就用箭搔耳。忽大风催门,门突然合上,撞在箭尾,此人遂贯脑而死——见《聊斋志异》。

程氏夫妇平素喜吃鳖肉。有一次买回一只大鳖,吩咐厨婢宰割烹煮,厨婢偷偷地将鳖放生,被主人毒打。后来,厨婢感染瘟疫,病得奄奄一息,当晚,忽有一动物从池中爬出,身上负有湿泥,在厨婢身上涂敷,使她顿觉凉爽,高烧因而解退。主人全家惊奇感叹,从此永远不吃鳖肉了——见民间传说。

书生救了一只绿蜂,蜂能徐登砚池,自以身投墨汁,出伏几上,走作“谢”字。

书生救了一只獐、一只狐狸,獐和狐狸的后代在书生遇到危难的时候,会变作漂亮姑娘,给他当媳妇、生孩子,还能帮他成仙。

书生喜爱菊花,百般照料,菊花会变做美女,给他当媳妇,帮他发财。

书生喜爱树木,树木会化做美女与他作伴。

书生喜爱牡丹,百般照料,牡丹会化做美女来伴。

……在《聊斋志异》里,蒲松龄写了大量的此类恶待生灵者有恶报,善待生灵者有好报的故事。

毛宝救龟而得渡;隋侯救蛇而获珠,是中国人人皆知的典故:晋代的豫州刺史毛宝负责守卫邾城。在武昌见人卖一白色的乌龟,长四五寸,洁白可爱,便买回把龟带到江边放生。后来邾城被敌方攻陷,人们都跳入江中,毛宝亦跳,觉水才到腰部。到江中才发现,是先前所放的白龟载他过江。历史上一位隋侯,有一次出使齐国,途中见一条蛇,被困在沙滩上打滚,头部受伤流血,隋侯怜悯,急忙用药敷治,然后用手杖挑入水边让它游走。后来从齐国回来再经过此地时,见该蛇口衔一颗宝珠,等候赠送隋侯。隋侯不敢接受。当晚梦见脚踏一蛇,惊醒一看,见床头有一对夜明珠,直径一寸,发光可以照耀全室,世称为隋侯宝珠。

中国古典文学名著《喻世明言》里有《秋翁遇仙》的篇章,说老者秋先,酷好栽花种果。后被恶霸陷害,幸得仙女相救。秋翁后来亦成仙,做护花使者。主要工作是:但有爱花惜花的,加之以福;残花毁花的,降之以灾。秋翁的家乡也改名为升仙里,又叫惜花村。

古典文学名著《二刻拍案惊奇》中则有这样的故事——宋时,王沂公之父爱惜字纸,见地上有遗弃的、即便是落在粪秽中的,也设法拣起来,用水洗净。如此行之多年,也收拾净了万万千千的字纸。一日,妻子将产,忽梦孔圣人来吩咐道:“汝家爱惜字纸,阴功甚大。我已奏过上帝,遣弟子曾参来生汝家,使汝家富贵非常。”梦后果生一儿,因感梦中之语,就取名为王曾。后来官封沂国公。

除了这些传说与故事之外,中国的许多地方,还有许多从古到今相处流传的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此类禁忌与习俗。如傈僳族至今仍保留有从古相传的禁忌:稻谷开花,妇女不能在稻田旁洗衣、剥麻;男子不能在外砍树;不丢石头进水塘;不能打死蜘蛛——因为他们认为蜘蛛是教人织布的。

这些千奇百怪的因果故事、禁忌习俗,所劝谕人们的,无一不与当今所提倡的环保理念完全吻合。古往今来,正是这些浅显易懂的传说与故事,构成了中国的民间生态文化。维系了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基本生态道德。也充分说明,中国人从很早开始,就已注意和要求人们与自然、与万物平等、和谐相处。

正如有人所说:古时候的所有科学,无不以神怪迷信的面目出现;而当今的所有神怪迷信,无不以科学的面目出现。细究起来,这些看似荒诞因果故事、禁忌习俗,哪一则没有闪耀着生态科学的光芒呢?

20世纪60年代的“文化大革命”深刻、全面、比较彻底地扫荡和中断了中国人代代相传的这一民间生态文化。在“破四旧”、扫除封建迷信的口号下,从宗教,到信仰,到风俗、道德、伦理、文化、教育……中国老百姓的思想和价值观之深刻变化,亘古未有。相形之下,如今在海外华人中,传统中国民间生态文化传承的更多一些。

生态文化远未成为全民族的文化认同

今天,在生态文化方面,由西方传入的生态概念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态观。

西方生态学不承认世界有中心——认为人不是自然界的中心;自然也不是自然界的中心。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整体。西方人对于生态文化定义为人的生存方式,认为人以文化的方式生存;动物以自然的方式生存。动物是本能地适应自然,而人可以改变自然。生态文化是西方人在工业革命后,由一些严重自然灾难引发对于人不尊重自然界的问题的思考。认为以往的人统治自然的文化是反自然界的文化。1986年,生态文化的概念开始被引入中国。

一个人口众多的没有生态道德的民族,是一个可能给世界文明进程带来灾难的民族。生态文化是人和自然、人和社会这两个大的系统相互作用、协同进化过程中,形成的对生态的认识、价值判断,是对生活方式、生产方式的一种生态化选择。在当今中国,生态文化正被逐渐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得到认可,正逐渐成为主流文化,但还远未成为全民族整体性的文化认同。

生态文化不是一两条措施,不是三五条口号,不是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工程项目,而是一种潜移默化到人血液之中、心灵深处的行为准则、思想源泉。如果这样一种生态文化在中国得以全面营造、全民认可,那么可以想像:中国的环保、生态问题将事半功倍、迎刃而解。

想想看:如果每一个厨师都成了张兴国,吃野生动物的现象还会存在吗?如果每一个企业家都是环保主义者,还用专门机构去督促、监督、处罚……防止他的企业大肆污染环境吗?

加字丫专稿内容,转载请注明出处
不够精彩?
精品推荐
加字丫(jiaziya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
邮箱:  联系方式:

Copyright©2009-2021 加字丫 jiaziya.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-14